马球,这一曾被国人逐渐遗忘的传统体育项目,实际上在古代曾风靡全球。无论是中国还是国外,这项运动都拥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。尽管古代人们尚未意识到体育运动对于增强国民体质的重要性,但马球作为一种军事训练项目配资配资网,早在古波斯时期便已广为流传。在当时,由于海上运输不便,这项运动是通过古老的丝绸之路逐步传播到中国的。
在伊朗高原,古波斯人对于军事的重视程度颇高,尤其骑兵的训练更是受到统治者的高度关注。贵族子弟一般在年幼时便开始学习骑马射箭等技能,马球则成为了他们必须掌握的高难度项目。这项运动不仅要求极高的骑术水平,还需要运用巧妙的技战术。在波斯帝国的各个行省,甚至有专门的学校教授这种技艺,以确保贵族的后代能够在军事上有所成就。 到了公元前六世纪, 马球的军事训练体系已基本形成。进入汉朝初年,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,这种源自西方的贵族运动慢慢被汉人统治层所接受。汉武帝时期,政府大力发展骑兵,并在西域展开征服,这推动了尚武之风在汉民中扎根。很多上层社会的贵族开始积极养马,若家中有一匹乌孙马或大宛马,便可以在社交场合中赢得他人的尊重,由此马球运动悄然兴起,成为一种大众化的运动。 汉朝时期的政策向军功倾斜,为了增强军队的战斗力,民间养马的人不仅能够获得政府的支持,甚至养一匹马就可以让全家免除徭役。若家族已经拥有爵位,向军队献上一匹马则可抵消个人的徭役,这样的政策无疑极大地促使了马球的流行。现代考古学者们发现,许多汉代的墓砖上都有刻画当时人们骑马打球的场景,部分甚至展示了相当复杂的高难度动作。 然而,汉代的马球热只能算是入门,真正的繁盛时期是在唐代。与汉代相比,唐朝更为开放,与外界的交流与互动日渐频繁,骑兵的重要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。经过数百年的发展,马球的规则日趋完善,运动的影响力不仅在于上层社会,甚至几代皇帝也是这项运动的热衷爱好者。 根据史书的记载,唐明皇李隆基是一位典型的马球爱好者,历史文献中详细记录了他率队击败土蕃使团的故事。李隆基所率领的皇室代表队,毫无疑问地可以称作当时的顶级马球俱乐部,堪比现代足球界的巴萨。或许因为唐朝皇帝与鲜卑族有着血缘联系,使得他们比起历代皇帝更具有尚武精神。史书记载,竟有八位帝王都是马球的高手,连女皇武则天也对这项运动情有独钟。如此高层次的热情,自然也影响到了庶民,许多士兵在训练之余踢马球,甚至他们还拥有自己的马场和俱乐部,马球成为提高团队协作和战斗力的有效手段。 为了推动马球运动的普及与发展,唐代的上下层都开始兴建马球场,运动表现优秀的球员还可能获得封赏。在和平时期,士兵们难以立功,若能在马球比赛中表现出色,得到上司的青睐,也会是一条光明的前途。因此,在唐代的骑兵中,马球练习非常盛行。这项运动逐渐扩展到军队之外,历史上记载的唐朝与邻国如突厥、回纥之间的马球比赛,往往持续至黄昏,赛场上充满了欢声笑语,小孩和妇女们站在旁边为参赛者加油,为这一盛事增添了和谐的氛围。 然而,当时间推移至北宋时期,马球运动开始逐渐衰退。由于优质战马的短缺,马球自然而然地走向了历史的边缘。进入南宋后,连基本的通商往来都无法保证,马球的命运愈发黯淡。到了高宗时期,只有本地的土著马可供使用,这些马在速度、耐力和爆发力上都不及北方的战马,尽管如此,它们在数量上也屈指可数,根本无法用来进行马球比赛。宋军普遍缺马,马球此时便变成了一项奢侈的运动,逐渐被人们所淡忘。或许,某项运动的衰落往往意味着另一项新运动的崛起,南宋时期,马球不再流行,取而代之的则是更为简便的蹴鞠运动,毕竟,踢球只需两条腿便可。 发布于:天津市星速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